大學開展就業(yè)教育本無可厚非,但近年來在“就業(yè)”、“創(chuàng)業(yè)”等大旗的指引下,大學生就業(yè)演變?yōu)樵u價一所學校好壞的重要指標,就有些不對頭了。
大學是什么?讀大學是為了什么?絕大多數學生及其父母在挑選專業(yè)和學校時,都不可避免地將就業(yè)作為首要考慮因素。剛邁入大學校門,不少學生就忙于兼職或在各個“要害”部門拉關系、找人脈、混職位,致使大學本身的課程淪落為雞肋。
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發(fā)表演說:“大學者,研究高深學問者也……若徒志在做官發(fā)財,宗旨既乖,趨向自異。平時則放蕩冶游,考試則熟讀講義,不問學問之有無,惟爭分數之多寡;試驗既終,書籍束之高閣,毫不過問,敷衍三四年,潦草塞責,文憑到手,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,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?光陰虛度,學問毫無,是自誤也。”這段話深刻地指出了大學的根本宗旨,即“研究高深學問”,并樹立服務于社會、國家乃至全人類的遠大志向。這才是大學教育的本意。
反觀今日,盡管教學資源和設備更加先進了,但培育出的所謂“人才”,很少有崇高的理想與抱負。畢業(yè)后的職業(yè)生涯,更是讓他們慢慢走上了追名逐利的道路。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。
要解決這些問題,首先,大學得與社會上那種浮躁的追名逐利之風保持距離。現在的大學教育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就業(yè)情況,社會也過多地依賴就業(yè)數據去評判學校的教學成果,這是需要反思和調整的。
其次,大學教育還應該摒棄以金錢和權力為標準的“成功觀”,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和規(guī)劃人生道路,這樣會激發(fā)他們的學習熱情。
第三,大學生應該利用自己的學識去改變世界,而不是被世界改變。大學生是社會群體中最具活力和創(chuàng)造力的群體,當世界尚不能認可那些可能促進世界進步的新興事物、新觀念時,大學生群體應該勇敢地站出來,用自己的知識改變世界。
當生活只是為了生存,人生就只能平庸地走到盡頭。大學生活并不是對職業(yè)生涯的預熱,而是一座通往未知世界的橋梁。
延伸閱讀:
相關熱詞搜索:職業(yè)培訓 大學 甘肅軌道交通|蘭州軌道交通|甘肅高鐵|蘭州高鐵|甘肅技校|甘肅技工學校|蘭州技校|職業(yè)中專|甘肅鐵路|蘭州鐵路